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续后汉书
续后汉书 第 1a 页 WYG0385-0001a.png
  御题郝经续后汉书

  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奸计投(元太祖既立欲与宋修好王文统素
忌郝经有重名请遣经乃以经充国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徵前日请和之议文统复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
手害经经至宿州遣副使请入国日期不报遗书三省枢密使及两淮制置使亦不报先是贾似道为元兵围
于鄂州惧而请和且请称臣纳币元人许之鄂围始解似道匿其事以大捷闻及还朝使其客廖莹中等撰福
华编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恐经至泄其谋因拘经于真州之忠勇军营经上表请入见又数上书极
陈和战利害皆不报遂留真州十六年因著此书)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
著书酬

续后汉书 第 1b 页 WYG0385-0001b.png
  陈寿宁称史笔人续之尊汉见诚醇(陈寿三国志帝魏寇蜀论者非之然
司马光作通鉴尚不能订其误至朱子作纲目始为改定经所著续后汉书独以蜀汉绍炎刘正统其识甚正
彼固未见朱子之书也)独嫌董卓仍列传即未叛臣亦乱臣(经此书于
叛臣篡臣皆各为分𩔖而董卓则仍置寻常列传中夫东汉之祸实由董卓其篡逆之谋久萌特未及逞耳纵
不列为篡臣独不当另列为乱臣乎)

  褒贬从来不可诬要公千载赏和诛篡臣仲达祇篡魏
篡汉宁非孟德乎(经列司马懿为篡臣而转不及曹操夫㦤乃魏之篡臣若曹操实篡汉之
贼贬懿而舍操春秋之义有未当矣)

续后汉书 第 2a 页 WYG0385-0002a.png
  福华编撰鄂功陈羁绊真州十六春未免南方君子笑
笑他不叛北方人

  帛诗或者假前题(元史经本传载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
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
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盖经以久留音问不通不知中统之为至元也云云此盖好事者因苏武事假为之然
经久羁宋地仗节不屈仅以著书自遣视苏武之在丐奴娶妇生子不可同日语奚藉雁书方表其忠乎)学
术忠诚孰可齐设使子卿逢地下著书差胜娶胡妻

续后汉书 第 2b 页 WYG0385-0002b.png









续后汉书 第 3a 页 WYG0385-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郝氏续后汉书    别史𩔖

  提要

  (臣)等谨按郝氏续后汉书九十卷元郝经撰
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
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追封冀国公谥文忠
事迹具元史本传经以中统元年使宋为贾
似道所拘留居仪真者十六年于使馆著书
续后汉书 第 3b 页 WYG0385-0002d.png
七种此即七种之一也时萧常续后汉书尚
未行于北方故经未见其本特著此书正陈
寿帝魏之谬即三国志旧文重为改编而以
裴注之异同通鉴之去取参校刋定原本九
十卷中间各分子卷实一百三十卷升昭烈
为本纪黜魏吴为列传其诸臣则以汉魏吴
别之又别为儒学文艺行人义士高士死国
死虐技术狂士叛臣篡臣取汉平吴列女四
续后汉书 第 4a 页 WYG0385-0003a.png
夷诸传复以寿书无志作八录以补其阙各
冠以序而终以议赞别有义例以申明大旨
特论颇为不苟而亦不能无所出入如士燮
太史慈皆委质吴廷而入之汉臣李密初仕
汉终仕晋晋书以陈情一表列之孝友而入
之高士则于名实为乖又黄宪卒于汉安之
世葛洪显于晋元之朝而皆入此书则时代
并爽其他晋汉诸臣以行事间涉三国而收
续后汉书 第 4b 页 WYG0385-0003b.png
入列传者不一而足又八录之中往往杂采
史记前后汉书晋书之文纪载冗沓亦皆失
于限断揆诸义例均属未安然经敦尚气节
学有本原故所论说多有裨于世教且经以
行人被执困苦艰辛不肯少屈其志故于气
节之士低徊往复致意尤深读其书者可以
想见其为人又非萧常谢陛诸家徒推衍紫
阳绪论者比也是书与经所撰陵川集皆延
续后汉书 第 5a 页 WYG0385-0003c.png
祐戊午官为刋行然明以来绝少传本惟永
乐大典所载尚多核以原目惟年表一卷刑
法录一卷全佚不传其全篇完好者犹十之
六七其序文议赞存者亦十之八九今各据
原目编辑校正所分于卷悉承其旧间有残
缺其文皆已具于陈志均不复采补以省繁
复又经所见乃陈志旧本其中字句与今本
往往异同谨各加案语标明以资考证书中
续后汉书 第 5b 页 WYG0385-0003d.png
原注乃书状官河阳苟宗道所作经集载寿
正甫诗有新书总付徐无党半臂谁添宋子
京句正甫即宗道之子元史所谓经留宋久
书佐皆通于学苟宗道后至国子祭酒者是
也宗道序中有缱绻患难十有三年之语考
经以庚申使宋则是序当作于壬申岁而书
中不书至元九年盖时南北隔绝尚不知中
统之改为至元也其注于去取义例颇有发
续后汉书 第 6a 页 WYG0385-0004a.png
明而列传中或有全篇无注者殆脩永乐大
典之时传写佚脱欤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
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续后汉书 第 6b 页 WYG0385-0004b.png









续后汉书 第 7a 页 WYG0385-00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后汉书目录

  年表一卷

  帝纪二卷

  列传七十九卷

  录八卷

  年表           卷一

  阙

续后汉书 第 7b 页 WYG0385-0004d.png
  帝纪

  帝纪第一        卷二

  昭烈皇帝

  帝纪第二        卷三

  末帝

  列传

  列传第一上(后妃)     卷四上

  昭烈甘皇后     穆皇后(兄懿懿族弟班)

续后汉书 第 8a 页 WYG0385-0005a.png
  末帝敬哀张皇后   张皇后

  列传第一下(昭烈二王  末帝太子六王) 卷四下

  鲁王永       梁王理

  太子璿(弟瑶 琮 瓒谌 恂 虔)

  列传第二(宗室诸刘)    卷五

  陈王宠      刘焉(子璋 董扶任安 王商)

  刘虞       刘繇(子基兄岱)

  刘表(子𤦺 琮 蒯越 韩嵩刘先 傅巽 王隽)

续后汉书 第 8b 页 WYG0385-0005b.png
  列传第三(汉臣)      卷六

  皇甫嵩       朱隽

  盖勋

  列传第四        卷七

  何进(弟苗)      郑泰

  何颙        种劭

  王允(王宏 士孙瑞赵戬)

  列传第五        卷八

续后汉书 第 9a 页 WYG0385-0005c.png
  董卓(李傕 郭泛 杨奉 韩暹樊稠 张济 李乐 胡才)

  韩遂(马腾 成公英阎行)  张杨(董承)

  吕布(张邈 邈弟超 陈宫高顺 陈圭)

  列传第六        卷九

  袁绍上下(子谭 熙 尚 从兄遗 外甥高干逢纪 审配 沮授 田丰 曲义

  李孚王修)

  袁术上下

  列传第七        卷十

续后汉书 第 9b 页 WYG0385-0005d.png
  陶谦(笮融赵昱)      公孙瓒

  公孙度(子康 恭康子晃 渊)

  列传第八        卷十一

  张燕       张绣

  张鲁(阎圃 刘雄鸣)    士燮(子徽 廞燮弟壹 䵋 武

  壹弟匡)

  列传第九        卷十二

  荀爽       黄琬

续后汉书 第 10a 页 WYG0385-0006a.png
  杨彪

  列传第十        卷十三

  卢植        赵岐(孙宾硕)

  列传第十一       卷十四

  徐璆        马日磾

  陈登        太史慈

  许劭        徐庶(石韬孟建)

  列传第十二       卷十五

续后汉书 第 10b 页 WYG0385-0006b.png
  诸葛亮

  列传第十三       卷十六

  关羽        张飞

  赵云(陈到)      黄忠

  马超

  列传第十四       卷十七

  庞统        法正(祖父真)

  列传第十五       卷十八

续后汉书 第 11a 页 WYG0385-0006c.png
  许靖        麋竺(弟芳)

  孙乾        简雍

  伊籍        秦宓

  费诗        杜微(五梁)

  列传第十六       卷十九

  董和(胡济)      杨颙(赖厷姚胄)

  李福        刘巴

  马良(弟谡)      向朗(兄子宠)

续后汉书 第 11b 页 WYG0385-0006d.png
  张裔        杨洪

  何祗

  列传第十七       卷二十

  刘封        刘琰

  彭羕        李邈

  廖立        李严

  魏延        杨仪

  列传第十八       卷二十一

续后汉书 第 12a 页 WYG0385-0007a.png
  王连        李恢

  吕凯        马忠

  王平        张嶷

  霍峻(子弋)      罗宪

  列传第十九       卷二十二

  蒋琬(子斌 显刘敏)    费祎

  董允(董恢)      吕乂

  陈祗        董厥(樊建)

续后汉书 第 12b 页 WYG0385-0007b.png
  列传第二十       卷二十三

  姜维        张翼

  廖化

  列传第二十一      卷二十四

  杨戏        王嗣

  常播        卫继

  谯周(子熙 孙秀文立)   郤正

  列传第二十二(魏)     卷二十五

续后汉书 第 13a 页 WYG0385-0007c.png
  曹操上下(武帝)

  列传第二十三      卷二十六

  曹丕(文帝)

  列传第二十四      卷二十七

  曹睿(明帝)      曹芳(齐王)

  列传第二十五      卷二十八

  曹髦(高贵乡公)    曹奂(陈留王)

  列传第二十六上(家人)   卷二十九上

续后汉书 第 13b 页 WYG0385-0007d.png
  曹操卞夫人(武宣皇后丁夫人)

  曹丕甄后(文昭皇后)  郭后(文德皇后)

  曹睿毛后(明悼皇后)  郭后(明元皇后)

  列传第二十六中(曹操三子) 卷二十九中

  曹彰(任城威王)    曹植(任城王子志)

  曹熊(萧怀王)

  列传第二十六下(操丕诸子) 卷二十九下

  曹昂(丰悯王)     曹铄(相殇王)

续后汉书 第 14a 页 WYG0385-0008a.png
  曹冲(邓哀王)     曹据(彭城王)

  曹宇(燕王)      曹林(沛穆王)

  曹衮(中山恭王)    曹玹(济阳怀王)

  曹峻(陈留恭王)    曹矩(范阳闵王)

  曹干(赵王)      曹子上(临邑殇王)

  曹彪(楚王)      曹子勤(刚殇公)

  曹子乘(谷阳殇公)   曹子整(郿戴公)

  曹子京(灵殇公)    曹均(樊安公)

续后汉书 第 14b 页 WYG0385-0008b.png
  曹子棘(广宗殇公)   曹徽(东平灵王)

  曹茂(乐陵王)     曹协(赞哀王)

  曹蕤(北海悼王)    曹鉴(东武阳怀王)

  曹霖(东海定王)    曹礼(元城哀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列传第二十七(诸夏侯诸曹)   卷三十

  夏侯惇(弟廉 子充 楙韩浩 史涣)夏侯渊(子衡 霸 威惠 和)

续后汉书 第 15a 页 WYG0385-0008c.png
  夏侯尚(从弟儒)    曹仁(弟纯应余)

  曹洪        曹休(子肇肇孙摅)

  曹真

  列传第二十八(魏臣)    卷三十一

  荀彧(子恽  孙甝 霬)    荀攸

  贾诩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三十二

  钟繇(子毓)      华歆(子表 博 周孙廙 矫 澹)

续后汉书 第 15b 页 WYG0385-0008d.png
  王朗

  列传第三十       卷三十三

  程晃(孙晓)      郭嘉

  董昭        刘煜

  蒋济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三十四

  张辽        乐进

  于禁        张合

续后汉书 第 16a 页 WYG0385-0009a.png
  徐晃        朱灵

  李典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三十五

  李通(孙秉 秉子重)     臧霸(孙观)

  文聘        吕虔

  许褚        典韦

  庞德        郝昭

  张特        庞淯(张猛 杨丰鲍出)

续后汉书 第 16b 页 WYG0385-0009b.png
  阎温(张恭 恭子就就子敩)

  列传第三十三      卷三十六

  袁涣(子侃 寓 奥 准从弟霸 徽 敏 曾孙宏)

  张范(弟承)      邴原(张阁)

  凉茂        国渊

  余奕        何夔

  邢颙

  列传第三十四      卷三十七

续后汉书 第 17a 页 WYG0385-0009c.png
  陈群(子泰)

  列传第三十五      卷三十八

  刘劭        傅嘏

  列传第三十六      卷三十九

  桓阶        陈矫(子本薛悌)

  徐宣        卫臻(孙权)

  卢毓(子钦)

  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

续后汉书 第 17b 页 WYG0385-0009d.png
  和洽        常林

  杜袭        赵俨

  裴潜

  列传第三十八      卷四十一

  韩暨(韩宣)      崔林

  高柔        孙礼

  王观

  列传第三十九      卷四十二

续后汉书 第 18a 页 WYG0385-0010a.png
  辛毗        杨阜

  高堂隆(栈潜 张茂董寻)

  列传第四十       卷四十三

  刘馥(子靖孙弘)      司马朗

  司马芝(子岐)     梁习(王思刘𩔖)

  张既(徐英)      游楚(父殷)

  杨沛        温恢

  贾逵

续后汉书 第 18b 页 WYG0385-0010b.png
  列传第四十一      卷四十四

  任峻(枣祗)      苏则(吉茂)

  杜畿(子恕孟康)      郑浑(从子袤)

  仓慈(皇甫隆 颜斐 令狐邵孔乂 沐并 时苗)

  列传第四十二      卷四十五

  满宠(子伟 奋奋子长武)    田豫

  牵招(子弘)      郭淮

  列传第四十三      卷四十六

续后汉书 第 19a 页 WYG0385-0010c.png
  徐邈        胡质(子威)

  王昶        王基

  列传第四十四      卷四十七

  刘放(孙资 资孙楚秦朗 孔桂)

  列传第四十五      卷四十八

  曹爽(弟羲 训 何晏 邓飏 丁谧毕轨 李胜 桓范 鲁芝 杨综)

  列传第四十六(吴)     卷四十九

  孙坚        孙策

续后汉书 第 19b 页 WYG0385-0010d.png
  列传第四十七      卷五十

  孙权(大帝)

  列传第四十八      卷五十一

  孙亮(侯官侯)     孙休(景帝)

  孙皓(归命侯)

  列传第四十九上(家人)   卷五十二上

  孙坚吴夫人(弟景)   孙权谢夫人(弟承)

  徐夫人(父琨兄矫)     步夫人

续后汉书 第 20a 页 WYG0385-0011a.png
  王夫人       王夫人

  潘后(袁夫人)     孙亮全后(父尚)

  孙休朱后      孙和何姬

  孙皓滕后

  列传第四十九下(孙权五子) 卷五十二下

  孙登(宣太子 谢景羊道 司玄)  孙虑(建昌侯)

  孙和(南阳王)     孙霸(鲁王)

  孙奋(章安侯)

续后汉书 第 20b 页 WYG0385-0011b.png
  列传第五十(诸孙)     卷五十三

  孙静(子瑜 皎 奂奂子壹 张梁)  孙贲(子邻 邻子震曾孙惠 策族兄香)

  孙辅        孙翊(子松)

  孙匡(子泰孙秀)      孙韶(兄楷)

  孙桓

  列传第五十一(吴臣)    卷五十四

  张昭(子承 弟子奋)      张纮(子玄)

  列传第五十二      卷五十五

续后汉书 第 21a 页 WYG0385-0011c.png
  周瑜(子胤)      鲁肃(子淑)

  列传第五十三      卷五十六

  吕蒙        陆逊

  列传第五十四      卷五十七

  孙邵        顾雍(子劭 劭子谭承 雍孙荣

  族人悌殷礼)       步骘(子阐 周昭李肃)

  诸葛瑾(少子融)

  列传第五十五      卷五十八

续后汉书 第 21b 页 WYG0385-0011d.png
  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子脩表)

  董袭        甘宁

  凌统(父操)      徐盛

  潘璋        丁奉

  列传第五十六      卷五十九

  朱治(子才)      朱然(子施绩)

续后汉书 第 22a 页 WYG0385-0012a.png
  吕范        朱桓

  列传第五十七      卷六十

  薛综(子珝莹)      胡综(徐详)

  骆统(父俊谢渊)      陆瑁

  是仪        李衡

  列传第五十八      卷六十一

  贺齐(子建弟景)      全琮(子怿绪)

  吕岱(徐原)      钟离牧(少子徇)

续后汉书 第 22b 页 WYG0385-0012b.png
  潘浚(子翥 秘芮玄)    周鲂(子处)

  列传第五十九      卷六十二

  陆凯(子祎 弟胤何定)   陆抗(子晏景)

  列传第六十       卷六十三

  诸葛恪(聂友)     滕胤

  孙峻(孙琳华融)      濮阳兴

  孟仁        丁固

  范慎

续后汉书 第 23a 页 WYG0385-0012c.png
  列传第六十一      卷六十四

  陶璜(父基 子威孙绥)   吾彦

  滕修(子并)

  列传第六十二上上(儒学)  卷六十五上上经术总叙(易 书 诗 春秋 礼乐 论语 孝经 孟子)

  列传第六十二上下(儒学)  卷六十五上下汉

  何休        服虔

续后汉书 第 23b 页 WYG0385-0012d.png
  颖容        谢该

  许慎        蔡玄

  郑玄        许慈

  孟光        来敏

  尹默        李撰

  列传第六十二下上(儒学)  卷六十五下上魏

  王肃(子恂)      董遇

续后汉书 第 24a 页 WYG0385-0013a.png
  贾洪        隗禧

  乐详        严干(李义)

  庾峻(子珉敱)

  列传第六十二下下(儒学)  卷六十五下下吴

  严畯(裴玄)      程秉(徵崇)

  阚泽(唐固)      虞翻(子汜 忠耸 炳)

  陆绩

续后汉书 第 24b 页 WYG0385-0013b.png
  列传第六十三上上(文艺)  卷六十六上上

  文章总叙

  易部(序 论 说 评 辨解 问 难 语 言)

  书部(书 国书 诏 册 制 制策 赦 令教 下记 檄 疏 表 封事 奏 议

  笺 启 状 奏记弹章 露布 连珠)

  诗部(骚 赋 古诗 乐府 歌 行 吟 谣篇 引 辞 曲 琴操 长句杂言)

  春秋部(国史 碑 墓碑 诔 铭 符命颂 箴 赞 记 杂文)

  列传第六十三上下(文艺)  卷六十六上下

续后汉书 第 25a 页 WYG0385-0013c.png
  汉

  崔寔(从兄烈烈子钧)     蔡邕

  祢衡        应劭

  列传第六十三中上(文艺)  卷六十六中上汉

  荀悦        仲长统

  陈寿

  列传第六十三中下(文艺)  卷六十六中下

续后汉书 第 25b 页 WYG0385-0013d.png
  魏

  潘勖(孙尼 族子岳)     路粹

  列传第六十三下上(文艺) 卷六十六下上

  魏

  王粲        陈琳

  阮瑀        应玚

  刘桢        吴质(邯郸淳 繁钦荀纬 王象

  桓威 薛夏应璩)     刘廙(缪袭 苏林孙该 杜挚)

续后汉书 第 26a 页 WYG0385-0014a.png
  卫觊        李康

  列传第六十三下下(文艺)  卷六十六下下

  吴

  左思        陆机(弟云 孙拯褚陶)

  列传第六十四(行人)    卷六十七

  汉

  邓芝        宗预

  陈震

续后汉书 第 26b 页 WYG0385-0014b.png
  吴

  顾徽        赵咨

  沈珩        陈化

  浩周        郑泉

  冯熙        张温

  秦旦        郑胄

  纪陟(弘璆)      张俨

  列传第六十五(义士)    卷六十八

续后汉书 第 27a 页 WYG0385-0014c.png
  臧洪        田畴

  列传第六十六上(高士)   卷六十九上

  汉

  郭泰(左原 茅容 孟敏 庾乘 贾淑史叔宾 黄允 谢甄 王柔)

  符融        仇览

  陈寔(子纪 谌钟皓)    黄宪

  徐稚        姜肱

  申屠蟠       张玄(兄陵)

续后汉书 第 27b 页 WYG0385-0014d.png
  袁闳

  列传第六十六中(高士)   卷六十九中

  汉

  庞公        徐干

  管宁(王烈 张臶胡昭)   李密(子赐兴)

  列传第六十六下(高士)   卷六十九下

  魏

  范粲(子乔)      皇甫谧

续后汉书 第 28a 页 WYG0385-0015a.png
  王裒

  吴

  石伟        范平

  列传第六十七上(死国)   卷七十上

  汉

  孔融(脂习)      傅彤(子佥)

  程畿        北地王谌

  诸葛瞻(子尚黄崇)

续后汉书 第 28b 页 WYG0385-0015b.png
  列传第六十七中(死国)   卷七十中

  魏

  夏侯玄(李丰 丰弟翼 张缉许允 刘陶)

  王经        王凌(令狐愚 单固杨康)

  毌丘俭(子甸 尹大目)    诸葛诞(文钦 钦子鸯虎 唐咨)

  列传第六十七下(死国)   卷七十下

  吴

  留赞(子平)      吕据

续后汉书 第 29a 页 WYG0385-0015c.png
  朱异        张悌(孙震沈莹)

  列传第六十八上(死虐)   卷七十一上

  魏

  边让        周不疑

  杨修        丁仪(弟廙)

  崔琰(许攸娄圭)      毛玠

  杨俊        鲍勋(父信)

  郑小同

续后汉书 第 29b 页 WYG0385-0015d.png
  列传第六十八下(死虐)   卷七十一下

  吴

  高岱        于吉

  盛宪        沈友

  张休        吾粲

  朱据        王蕃

  楼玄        贺邵(子循)

  韦曜        华覈

续后汉书 第 30a 页 WYG0385-0016a.png
  邵畴        张尚

  列传第六十九上(技术)   卷七十二上

  汉

  华陀(吴普樊阿)      蓟子训

  左慈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

  王真        郝孟节

  李意其       周群(张裕)

  杜琼(何宗)

续后汉书 第 30b 页 WYG0385-0016b.png
  列传第六十九中(技术)   卷七十二中

  魏

  朱建平       周宣(马钧)

  管辂

  列传第六十九下(技术)   卷七十二下

  吴

  吴范        刘惇

  赵达(皇象)      陈训

续后汉书 第 31a 页 WYG0385-0016c.png
  葛洪

  列传第七十上上(狂士)   卷七十三上上

  魏

  王弼        荀粲

  焦先        扈累

  石德林       嵇康

  向秀        郭象

  孙登        刘伶

续后汉书 第 31b 页 WYG0385-0016d.png
  列传第七十上下(狂士)   卷七十三上下

  魏

  阮籍(从子修)     阮咸(子瞻孚)

  列传第七十下上(狂士)   卷七十三下上

  魏

  王戎(从弟衍衍弟澄)

  列传第七十下下(狂士)   卷七十三下下

  魏

续后汉书 第 32a 页 WYG0385-0017a.png
  乐广        谢鲲

  胡母辅之(子谦之)   毕卓

  光逸        卫玠

  王济

  列传第七十一(叛臣)    卷七十四

  汉

  孟达(父他申耽)      黄权

  列传第七十二上(篡臣)   卷七十五上

续后汉书 第 32b 页 WYG0385-0017b.png
  魏

  司马懿(子昭师)     司马孚(子望)

  列传第七十二下(篡臣)   卷七十五下

  魏

  王沈        贾充(韩寿寿子谧)

  郑冲        王祥(弟览)

  何曾(子邵)      石苞(子崇)

  陈骞        荀顗

续后汉书 第 33a 页 WYG0385-0017c.png
  裴秀        荀勖(冯紞)

  列传第七十三(取汉)    卷七十六

  邓艾(州泰段灼)      钟会(向雄)

  卫瓘

  列传第七十四(平吴)    卷七十七

  羊祜        杜预(子锡)

  王浑        周浚

  王浚        唐彬

续后汉书 第 33b 页 WYG0385-0017d.png
  列传第七十五(列女)    卷七十八

  汉

  弘农王妃      皇甫规妻

  阴瑜妻       盛道妻

  董祀妻

  魏

  庞娥亲       姜叙母

  赵昂妻       杜有道妻

续后汉书 第 34a 页 WYG0385-0018a.png
  曹文叔妻      羊耽妻

  许允妻

  吴

  孙翊妻       张白妻

  列传第七十六上(北狄)   卷七十九上

  四夷总序

  北狄(匈奴 刘氏 石氏沮渠氏 赫连氏)

  列传第七十六下(北狄)   卷七十九下

续后汉书 第 34b 页 WYG0385-0018b.png
  乌桓

  鲜卑(慕容氏 段氏 吐谷浑氏 秃发氏乞伏氏 拓跋氏 宇文氏)

  列传第七十七上(西戎)   卷八十上

  羌(赤亭羌 湟中月氏胡氐 白马氐 仇池氐略阳氐 李氏 符氏 吕氏)

  列传第七十七下(西戎)   卷八十下

  西域(六十国)

  列传第七十八(东夷)    卷八十一

  东夷(夫馀 高句丽 勃海 东沃沮 挹娄濊 马韩 辰韩 弁韩 弁辰 倭人)

续后汉书 第 35a 页 WYG0385-0018c.png
  列传第七十九(南蛮)    卷八十二

  南蛮(交趾 林邑 扶南巴郡南郡蛮 板楯蛮夷)

  西南夷(夜郎 牂牁 滇 哀牢夷邛都夷 冉駹夷)

  录

  录第一上(道术)      卷八十三上

  正传(宓犠 尧 舜 禹 汤 文王 武王周公 孔子 颜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录第一下(道术)      卷八十三下

  诸子(荀子 董子扬子)

续后汉书 第 35b 页 WYG0385-0018d.png
  百家

  异端(杨墨 老庄 管商申韩 仙 佛)

  录第二上上(历象)     卷八十四上上

  太极阴阳      天地

  六天        仪象

  晷影        黄赤道

  录第二上下(历象)     卷八十四上下

  天文经星      三垣(紫微 太微天市)

续后汉书 第 36a 页 WYG0385-0019a.png
  辰次        分野

  录第二中上(历象)     卷八十四中上

  二十八舍      天汉

  录第二中下(历象)     卷八十四中下

  纬曜占侯      日

  月         岁

  荧惑        填

  太白        辰

续后汉书 第 36b 页 WYG0385-0019b.png
  杂星        煇气

  五行        灾异

  录第二下上(历象)     卷八十四下上

  历法上

  录第二下下(历象)     卷八十四下下

  历法下

  录第三(疆理)       卷八十五

  汉益州(二十郡)

续后汉书 第 37a 页 WYG0385-0019c.png
  魏司𨽻(八郡)     豫州(九郡)

  冀州(十一郡)     兖州(八郡)

  徐州(五郡)      青州(六郡)

  幽州(十二郡)     凉州(八郡)

  秦州(三郡)      荆州(六郡)

  扬州(二郡)

  吴扬州(十四郡)    荆州(十五郡)

  交州(八郡)      广州(七郡)

续后汉书 第 37b 页 WYG0385-0019d.png
  录第四上(职官)      卷八十六上

  爵级        奉禄

  车服        印绶

  选举        宰相(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太师 太傅 太保司徒 司空)将军(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左右诸将军 使持节都督 杂号将军)

  录第四中(职官)      卷八十六中

  九卿(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续后汉书 第 38a 页 WYG0385-0020a.png
  将作大匠)

  录第四下(职官)      卷八十六下

  京师兵官(执金吾 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

  中宫东宫官     封建(王 侯公主)

  京辅官(司𨽻校尉 京兆尹 河南尹)

  州郡官(刺史 郡守 县令)  外夷官

  录第五上上(礼乐)     卷八十七上上

  天𩔖(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 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

续后汉书 第 38b 页 WYG0385-0020b.png
  风雨雷师 高禖 大雩 朔 蜡 腊 傩 伏)

  录第五上下(礼乐)     卷八十七上下

  地𩔖(社稷 军社 亳社 灵星 先蚕 藉田 岳渎山川 封禅)

  录第五中上(礼乐)     卷八十七中上

  人𩔖上(明堂 辟雍 灵台 养老 燕射 乡饮 二王后 孔子祠 群祀 宗庙

  禘祫 时享 荐献 配享)

  录第五中下(礼乐)     卷八十七中下

  人𩔖下(冠 婚 朝会 丧制 短丧 丧禁 厚葬 薄葬 火葬 改葬 招魂葬

续后汉书 第 39a 页 WYG0385-0020c.png
  葬殇 山陵上陵 谥法)

  录第五下上(礼乐)     卷八十七下上

  律吕        声音

  录第五下下(礼乐)     卷八十七下下

  代乐

  录第六         卷八十八

  刑法

  阙

续后汉书 第 39b 页 WYG0385-0020d.png
  录第七         卷八十九

  食货

  录第八上(兵)       卷九十上

  兵道        兵制

  录第八中(兵)       卷九十中

  兵陈        兵教

  兵法        兵柄

  兵将

续后汉书 第 40a 页 WYG0385-0021a.png
  录第八下(兵)       卷九十下

  兵地        兵机

  兵气        兵占

  兵攻        兵守

  谲兵        夷兵



续后汉书 第 40b 页 WYG0385-0021b.png









续后汉书 第 41a 页 WYG0385-0021c.png
  续后汉书自序

  汉建安末曹氏废汉自立称魏孙氏据江左僭号称吴
昭烈以宗子继汉即位于蜀讨贼恢复卒莫能相一而
折入于晋晋平阳侯相陈寿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
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僭
伪于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论议皆
失其正哀帝时荥阳太守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谓三国
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蜀平而汉始
续后汉书 第 41b 页 WYG0385-0021d.png
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体统不用(原注晋书习凿齿临终上疏曰臣每
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而身微官卑无由上达怀抱愚情三十馀年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遂尝怀此当与之朽烂区区之情切所悼惜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如左愿陛下考寻古义求经常之表超然
远览不以臣微贱废其所言论曰或问魏武帝功盖中夏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
之见废晋遒亦病晋之臣子宁可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晋也但绝节赴曲非常耳所悲见殊心异虽
奇莫察请为子言焉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三国乘间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虽各有偏平而其实乱
也宣皇帝势逼当年力制魏氏蠖屈从时遂羁戎役晦明掩耀龙潜下位俛眉重足鞠躬屏息道有不容之难
躬蹈履霜之险可谓危矣魏武既亡大难获免始南擒孟达东荡海隅西抑劲蜀旋抚诸夏摧吴人入侵之锋
续后汉书 第 42a 页 WYG0385-0022a.png
扫曹爽见忌之党植灵根以跨中岳树群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业亦固景文继之灵武冠世克
伐贰违以定厥庸席卷梁益奄征西极功格皇天勋侔古烈丰规显祚故以灼如也至于武皇遂并彊吴混一
宇宙乂清四海同轨二汉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开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而推
魏继汉以晋承魏比义唐虞自托纯臣岂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其道不足有静乱之功则孙刘鼎
立道不足则不可谓制当年当年不制于魏则魏未曾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于曹则曹未始为一日之王矣
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区夏鞭挞华戎专总六合犹不见序于帝王沦没于战国何况暂制数州之人威
行境内而已便可推为一代者乎若以晋尝事魏惧伤皇德拘惜禅名谓不可割则惑之甚者也隗嚣据陇公
孙帝蜀蜀陇之人虽服其役取之大义于彼何有且吴楚僭号周室未亡子文延陵不见贬绝宣皇帝官魏逼
续后汉书 第 42b 页 WYG0385-0022b.png
于性命举非择木何亏德美禅代之义不同尧舜校实定名必彰于后人各有心事胡可掩定空虚之魏以屈
于己孰若仗义而以贬魏哉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际会必兼义勇宣皇祖考立功于汉世笃尔劳思报
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倾主德不素积羲险冰薄宣帝与之情将何重虽形屈当年意申百世降心全己愤慨于
下非道服北面有纯臣之节毕命曹氏忘济世之功者也夫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济不
言所起是故汉高禀命于怀王刘氏乘毙于亡秦超二伪以远嗣不论近而计功考五德于帝典不疑道于力
政季无承楚之号汉有继周之业取之既美而已德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于古以晓于今定之往昔
而足为来證者当春秋之时吴楚二国皆僭号之王也若使楚庄推鄢郢以尊有德阖闾举三江以奉命世命
世之君有德之主或藉之以应天或抚之而光宅彼必自系于周室不推吴楚以为代明矣况积勋累功静乱
续后汉书 第 43a 页 WYG0385-0022c.png
宁众数之所录众之所与不资于燕哙之授不赖于因藉之力长辔庙堂吴蜀两毙运奇二纪而平定天下服
魏武之所不能臣荡累叶之所不能除者哉自汉末鼎沸五十六年吴魏犯顺而彊蜀人仗正而弱三家不能
相一万姓旷而无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如见推于闇人受尊于微弱配天而为帝方驾于
三代岂比俛首于曹氏侧足于不正即情而恒实取之而无惭何与诡事而托伪开乱于将来者乎是故故旧
之恩可封魏后三恪之数不宜见列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情体亦厌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
道于大通哉昔周人咏祖宗之德追述剪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高称配天之义然后稷勤于所职聿来未
以剪商异于司马氏仕乎曹族三祖之寓于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则三祖臣魏之义未尽故假涂以
运高略道不正故君臣之节有殊然则弘道不以辅魏而无逆取之嫌高拱不劳汗马而有静乱之功者盖勋
续后汉书 第 43b 页 WYG0385-0022d.png
足以王四海义可以登天位虽我德惭于有周而彼道异于殷商故也今子不疑共工之不得列于帝王不嫌
汉之系周而不系秦何至于一魏犹凝滞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于尧舜之道欲重其国而反厝
之于不胜之地岂君子之高义若犹未悟请于是止矣)宋元嘉中文帝诏中书侍
郎裴松之采三国异同凡数十家以注寿书补其阙漏
辨其舛错绩力虽勤而亦不能更正统体历南北隋唐
五季七百有馀岁列诸三史之后不复议为也宋丞相
司马光作通鉴始更蜀曰汉仍以魏纪事而昭烈为僭
伪(原注通鉴魏黄初二年夏四月丙午汉中王即皇帝位于武担之南改元章武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势不
续后汉书 第 44a 页 WYG0385-0023a.png
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赏善罚恶使不至于乱斯可谓之君矣是以三代之
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人民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
王德既衰彊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故自古天下无道诸侯力争或旷世无王者固亦多矣
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水火之问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及汉室倾覆
三国鼎峙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朱氏
代唐四方幅裂朱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臣愚诚不足
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彊弱或时
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
续后汉书 第 44b 页 WYG0385-0023b.png
陈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苻姚赫连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
若以有道德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
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
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
子之制以临之其馀地丑德齐莫能相一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
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
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年号以
续后汉书 第 45a 页 WYG0385-0023c.png
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
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
遗统也)至晦庵先生朱熹为通鉴作纲目黜魏而以昭烈
章武之元继汉统体始正矣(原注通鉴网目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曹丕黄初元
年是岁僭国一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还至洛阳卒太子丕自立为丞相冀州牧魏王冬十月魏王曹
丕称皇帝废帝为山阳公十二月魏主丕如洛阳昭烈皇帝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夏四月汉中王即皇帝位
孙权徙治武昌秋八月孙权遣使降魏魏封权为吴王二年魏黄初三年吴大帝孙权黄武元年旧国一新国
一凡二僭国后主建兴四年魏黄初七年吴黄武五年夏五月魏主丕卒秋八月吴王权围江夏不克七年魏
续后汉书 第 45b 页 WYG0385-0023d.png
太和三年吴黄龙元年夏四月吴王孙权称皇帝遣卫尉陈震使吴及吴主权盟旧史及通鉴皆以建安二十
五年为魏黄初元年今犹系之汉汉未亡也曹丕废汉帝而昭烈即位乃以章武元年为汉魏自僭伪也孙权
受魏封爵始称吴王著其封于魏也然终叛魏称帝故以黄武之元并魏黄初为列国僭伪于是统体正矣其
斋居感兴诗曰东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纲西园植奸秽五族沈忠良青青千里草乘时起陆梁当涂转凶悖炎
精遂无光桓桓左将军杖钺西南疆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祀汉配彼苍出师惊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图不
偏昌晋史自帝魏后贤合更张世无鲁连子千载徒悲伤)然而本史正文犹用寿书
经尝闻搢绅先生馀论谓寿书必当改作窃有志焉及
先君临终复有遗命断欲为之事梗不能中统元年诏
续后汉书 第 46a 页 WYG0385-0024a.png
经持节使宋告登宝位通好弭兵宋人馆留仪真不令进退束
臂抱节无所营为乃破藁发凡起汉终晋立限断条目以更寿
书作表纪传录诸序议赞十二年夏五月令伴使西圭借书于
两淮制使印应雷得二汉三国晋书遂作正史以裴注之异同
通鉴之去取纲目之义例参校刋定归于详实以昭烈纂承汉
统魏吴为僭伪十三年冬十月书成年表一卷帝纪二卷列传
七十九卷录八卷共九十卷别为一百三十卷仍故号曰三国
志(原注义例曰史之有书尚矣而称谓不一如三皇之书则谓之坟五帝之书则谓之典虞夏商周则谓之书历代宝传则
续后汉书 第 46b 页 WYG0385-0024b.png
谓之训周之世列国各有书而各有名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鲁谓之春秋其为记录言动则一其名则无定也战国秦汉之世记
注愈繁如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铎氏微秦纪八览六论等不可胜纪皆不能为完书至司马迁总为撰集自黄帝讫汉武之获
麟名曰史记班固作前史始于高帝终于王莽别为一代如虞夏商周而谓之汉书陈寿之为国志时东汉史尚无完书乃断自献
帝而下为魏蜀吴书总谓之三国志天下分裂统体不一如周衰列国故如国语别为书而谓之志志亦记也今虽增修革讹饰陋
正其统体其名不可易故仍曰三国志云先生比修新书先为义例以明更定去取之意今各具本条下 谨案陵川集载此序云
号曰续后汉书与此不同观此注则知作序时本名三国志后乃改名续后汉书苟宗道所为行状有云仍改曰续后汉书者是也
其后延祐间中书省咨文仍称三国志至江西行省开刋始定称续后汉书冯良佐序所云今所定称者是也明代刋集者误改其
文在此序中当仍其原本为是)奋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
续后汉书 第 47a 页 WYG0385-0024c.png
昭之城府明道术辟异端辨奸邪表风节甄义烈核正
伪曲折𨼆奥傅之义理徵之典则而原于道德推本六
经之初苴补三史之后千载之蔽一旦廓然矣古之为
书大抵圣贤道否发愤而作屈平离骚马迁史记皆是
也然皆曀昧一时道流百世故韩愈谓以彼易此孰得
孰失(原注韩文柳子厚墓志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立以致必传于后
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今拘幽之极
而集是盖亦失中之得古人之志也呜呼安得复于先
续后汉书 第 47b 页 WYG0385-0024d.png
君而告卒事乎十有五日庚子翰林侍读学士行台宣
抚使使持节入宋国国信大使陵川郝经序

  续后汉书新注序

  三国事涉汉晋参出互见百有馀年诸所记注不啻数
十百家其行于世者汉史则华峤汉书谢承后汉书司
马彪续汉书袁宏汉纪袁炜献帝春秋张璠汉纪乐资
山阳公载记王𨼆蜀记孙盛蜀世谱郭冲五事魏史则
王沉魏书傅玄魏书及傅子评断孙盛魏氏春秋鱼豢
续后汉书 第 48a 页 WYG0385-0025a.png
魏略孔衍汉晋春秋阴澹魏纪吴史则韦曜吴书虞溥
江表傅胡冲吴历虞预会稽典录环氏吴纪于晋则干
宝晋纪虞预晋书王隐晋书谢沉晋书孙盛晋阳秋傅
畅晋诸公赞徐广晋纪皆各著一国之事以自名家独
陈寿合魏蜀吴总为三国志号称良史然其事多疏略
故宋文帝命裴松之为注大集诸家之书补其遗阙各
具本文下且为考正辨其得失其诸书疏援引事𩔖出
异书者注之事显者则不注今宣相陵川先生更正陈
续后汉书 第 48b 页 WYG0385-0025b.png
志凡裴注之事当入正文者则为删取其乖戾不合不
可傅信者则置之命宗道掇拾具注新书本文下陈志
之评裴注之论亦为具载其义理悖误者则以所闻于
先生馀论为之辨正凡书疏论议所引古今事𩔖裴注
之未备者皆为补苴事已见者不重出无所考者则阙
之先生比为新书先作义例条目以明予夺之旨今各
具本文下其书法则复发凡举例以见其义宗道初事
先生之父静直先生既又受学于先生先生之开府南
续后汉书 第 49a 页 WYG0385-0025c.png
阳辟宗道为属掾奉使入宋又辟充典书状缱绻患难
十有三年故不敢不承命亦庶几附骥尾而厕名于大
典之末云宣抚司都事充国信书状官门生河阳苟宗
道序

  续后汉书后序

  人有恒言曰经史史所以载兴亡而经亦史也书纪帝
王之政治春秋笔十二公之行事谓之非史可乎盖定
于圣人之手则后世以经尊之而止及乎兴亡则谓之
续后汉书 第 49b 页 WYG0385-0025d.png
史也古史分十七东汉而下西晋而上有三国志亦十
七之一也出于陈寿之笔不可谓失三国之实独帝魏
而不知蜀之正统为史笔之玷又前史纪传外有书志
所以载三才之奥礼乐食货兵刑官职之异而寿皆未
及尤史笔之欠此紫阳朱文公诗云后贤合更张感叹
所繇发也后紫阳百馀年徒增阅史者之慨中统庚申
郝文忠公以行台宣抚持节使宋而留滞仪真进退维
谷乃继先志修旧史破藁发凡首帝昭烈魏吴止笔其
续后汉书 第 50a 页 WYG0385-0026a.png
实表外有纪传以辨崇卑而复为八录以补陈阙各冠
以序𫐠其从起结以议赞会其指归考前言徵后史而
损益之仪真受一时之抑而史书流百世之芳公之荣
远矣公之先世诗书之泽钟陵川清粹之气嬉笑怒骂
铺张吟讽皆成文章由赋诗而至移文复三十有九卷
公之文博矣若夫续后汉书暨陵川集则今所定称也
延祐戊午集贤陈大学士以公书敷奏圣天子念故臣
之可悯喜藏书之有传睿旨恩润俾江西行省绣梓一
续后汉书 第 50b 页 WYG0385-0026b.png
哉王心继今以往天下后世有以诵习而资德业矣臣
良佐时职寄江西提衡儒学省堂孜孜钦承就委董役
率儒人胡元昌等详正其字庶无讹矣工毕念不容已
用纪岁月云是年秋七月既望臣冯良佐顿首百拜谨